
RFID硬體架構:
RFID 是一種非接觸式的射頻辨識系統,主要由電子標籤(Tag)讀取器和相關應用系統所組成,簡單實用且特別適合用於自動化控制的靈活性應用技術,其所具備的獨特優越性是其他識別技術無法迄及的。它既可支援唯讀工作模式也可支援讀寫工作模式,且無需接觸或瞄準;可自由工作在各種惡劣環境下;可進行高度的資料集成。另外,由於該技術很難被仿冒、侵入,使RFID 具備了極高的安全防護能力。
從概念上來講,RFID 類似於條碼掃描,對於條碼技術而言,它是將已編碼的條碼附著於目標物並使用專用的掃描讀寫器利用光信號將條碼資訊傳送到掃描讀寫器;而RFID 則使用專用的RFID 讀寫器及專門的可附著於目標物的RFID單元,利用射頻信號將資訊由RFID 單元傳送至RFID 讀寫器。RFID 單元中載有關於目標物的各類相關資訊,如:該目標物的名稱及運輸起始終止點、中轉地點及目標物經過某一地的具體時間等,還可以載入諸如溫度等指標。 RFID 單元,如標籤、卡等可靈活附著於從車輛到載貨底盤的各類物品。

RFID系統的組成基本可細分為以下三個部份:
(1)讀取機(Reader),在不同的應用中又可稱為讀卡機或閱讀器,Reader本身包括二個部分:
> 與主電腦相連結的介面。
> 控制電路、收發模組與收發天線
(2)天線(Antenna),其功能為產生感應磁場,及接收Tag回傳的資料。
(3)電子標籤(Tag):
> 主、被動:被動Tag是藉由外部電磁感應產生電力來傳送資料,優點是內部無需任何電力,缺點是傳輸距離相較於主動Tag為短;主動Tag具備內 部電力,缺點是體積大且須定期更換電池。
> 讀寫方式可:分為唯讀(R/O, Read Only)、可寫入一次讀取多次(WORM, Write Once Read Many)、重複讀寫(R/W, Read/Write)。
> 記憶容量:視使用者的需求而定,R/O Tag大多僅具備Tag ID,無多餘記憶容量,其他以64bits-256 bits為主流,但也有高達數K容量產品。
> ag 型式:因應不同需求Tag可以製作成多種型式,如與Barcode標籤整合之一般Tag、PCB型式可崁入物流箱及塑膠棧板、陶瓷型式可耐酸鹼及高溫。甚至於可製作成特殊型式,如不鏽鋼螺絲提供引擎、鋼瓶等運用;鐵弗龍螺絲提供晶片(Wafer)、磁片(Disc)之載具(Cassette)等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